落地项目

“南0王”背后:一支队与一座城的热爱共生


11月23日下午5点,终场哨声在赛场上空响起,资阳中国牙谷队的首次“川超”征程就此画上句号。赛场上,队长饶磊带领全体队员弯腰致谢,汗水混着泪水浸透球衣;看台上,球迷的呐喊声此起彼伏,热潮久久不散。 资阳队加油鼓劲。 这场最后的收官战,为球队8场比赛写下注脚——战绩栏里未尝一胜,“南0王”的称呼也随之而来。当外界目光聚焦这个略带调侃的标签时,这支业余球队背后,普通人滚烫的足球热忱、全城沸腾的助威声与千年古城的精神脉动,正书写着比胜利更动人的篇章。 冰冷数字,滚烫热爱 0:1、3:4、0:2、1:2……翻开资阳队的“川超”成绩单,“差一点”成了高频词。但比分之外,是一群普通人用热爱撑起的足球梦:每当夜幕降临,球员们结束一天的学习、工作,便匆匆奔赴训练场,“训练+理疗”的节奏,早已融入他们的日常。 资阳队夜训。 资阳队球员来自各行各业,他们是足球场上奔跑的教师、校园里求学的学生、奔波在外守护平安的警察……白天,他们在各自岗位为生活拼搏;夜晚,他们为心中的足球梦挤出时间,反复打磨技术、调整战术。而支撑他们的,正是对足球的热爱。 39岁的队长饶磊是球队里的“定海神针”。白天在成都的岗位上忙碌,傍晚便驱车赶回资阳参训,8场比赛、数十次训练,他从未缺席。“内江那场0:1,我们离胜利就差一脚射门。”回忆主场作战的场景,饶磊语气里满是遗憾,却仍透着坚定:“足球哪有常胜?比赛虽已结束,但对足球的热爱永远都在。” 饶磊比赛现场。 这份热爱,同样藏在肖逸飞拼抢后渗血的额头里,藏在门将甘羽飞身扑球的果敢里,藏在李鹏程顶着绷带上场的坚持里,藏在45岁的王雷奋力奔跑的身影里,也藏在张野流着鼻血仍追逐足球的执着里…… 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队伍,是川南赛区年龄最大的队伍。主教练李俊伟坦言:“每场赛后我们都会复盘战术,每次训练都认真磨合配合,遇到问题摆出来,共同努力去解决。”面对中生代球员断层的困境,球队用“老带新”的传帮带模式积蓄力量。 资阳队主教练准备训练。 八场鏖战,有进球时的相拥欢呼,有失利时的泪洒赛场,也有逆转局势时的振臂高呼——这些真实的瞬间,重新定义了胜负:真正的胜利不止于战胜对手,更在于超越过去的自我。 城市坚守,球迷期盼 “资阳雄起!”“继续战斗!”川超赛场的看台上,无论主场还是客场,资阳球迷的呐喊从未停歇,从5岁的小孩到75岁的老人,都在为家乡球队全力助威。无论比分胶着还是暂时落后,他们始终举着横幅、摇着旗帜,用响亮的声音筑起“第十二人”的坚固防线。 球迷加油助威。 核心球迷李显伟是看台上执着的身影。8场比赛他场场不落,每次呐喊都用尽气力,赛后嗓子沙哑到说不出话,眼里却始终闪着光:“因为这是资阳队,因为我是资阳人。”最后一场比赛,他和其他球迷一起坐了3个多小时的大巴,只为到现场为球队加油。 刘禹辰为球队加油。(第一排左二) 每场比赛,11岁的刘禹辰一家四口组团观赛,用响亮的呐喊表达对球队的支持。他穿着蓝色球迷服在看台间穿梭,赛前还拿着球衣找每位球员签名:“签了名,我喊加油更有劲!” “南0王也是王!”看台上的这句口号,成了最动人的注脚。随队远征的球迷心里清楚,他们追逐的从不只是比分,而是球员每一次滑铲的拼劲、每一次回追的坚持——这些瞬间,正是对“南0王”调侃最有力的回应。 这份坚守的背后,是资阳2100多年建制史沉淀的深厚底气。35000年前,“资阳人”拥江而居,留下“蜀人原乡”的文明印记;汉代“中国第一车”青铜车马、10万余尊安岳石刻,诉说着历史的厚重;东周苌弘、南宋秦九韶、开国元帅陈毅,用智慧与坚韧勾勒出城市的人文脉络;如今,“中国牙谷”“安岳柠檬”的亮眼标签,更展现出新时代的蓬勃活力。而球迷的呐喊,不仅是对球队的支持,更是对城市精神的呼应——如先辈般坚韧不拔、永不言弃。 比赛落幕,未来可期 8场比赛,历时三个多月,资阳到底收获了什么? 球员肖逸飞的答案里,有对差距的清醒认知,更有成长的笃定:“我们和强队的差距就摆在那里,但从老将身上学到的坚持,比输赢更珍贵。”身为小学体育教师的他,已开始在课堂上分享球队的足球故事,传递比赛中的经验:“想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,把这份热爱传下去,把娃娃们的身体素质练好!”说这话时,他的眼睛微微泛红。 肖逸飞受伤。 “这是我19年来站过的最大舞台!”球员朱海东难掩内心的激动。2万人的赛场上传来的欢呼,让他真切感受到足球的独特魅力:“现在资阳的足球氛围越来越浓,以后会有更多人愿意踢球。”这份影响正在悄然发酵——球员张亚楠的四年级学生杨亦琛,看完比赛后坚定地说:“未来,我想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。” “第一场胜利,我们来年争!”门将甘羽的话里,透着不服输的信念。这份信念,正是推动球队不断进步的力量。正视差距,才能真正实现改变。资阳队主教练李俊伟总结道:“短期来看,我们会吸纳年轻优秀的球员,通过常态化训练打磨战术,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队伍;长期规划则是扎根青训,让孩子从小接触足球、爱上足球。” 门将甘羽扑球。 如今的资阳,正为足球梦搭建肥沃的成长土壤。全市已建成7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,“班—校—县—市”四级竞赛体系每年办赛两千余场,超过60万人次的学生登上赛场比拼。 资阳队和球迷。 “南0王”意外火出圈,是一次被更多人看见的契机,更是资阳对自身的向内审视。竞技体育的魅力,从来不止于夺冠的高光时刻,更在于身处低谷时依然向上攀爬的勇气。当一座城与一支队因热爱同行、因坚守共生,属于资阳足球的第一分、第一场胜利,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处。 全媒体记者 胡灿凤 张建 来源:资阳观察

“南0王”背后:一支队与一座城的热爱共生